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当前位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
家庭暴力中的“拯救动机”
来源:学生处 发布人:朱喜涛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19/10/28 9:36:36
  本文中的家庭暴力,特指男方对女方的家庭暴力。

  对于处在家庭暴力中的女方,常出现让外人难以理解的行为:面对多次出现家庭暴力,暴力严重程度不断升级的男方,无法做到果断离开,会一次次再给男方机会。

  原因可能涉及很多方面:

  1、经济原因

  可能有孩子后,女方一直是家庭主妇,缺乏经济来源。多年没有工作,与社会脱节,缺乏职场竞争力,难以找到一份足够支撑家庭支出的工作。

  2、孩子原因

  担心孩子不能判给自己抚养,或是认为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不利。

  3、亲友压力

  亲朋好友可能会劝说,离婚的种种弊端,比如女人离婚很难再婚,经济压力,单亲带小孩的困难等;男方家暴有女方的原因,总是抱怨,不体谅等;离婚让家里没面子,对小孩不好等……亲友舆论的巨大压力,也难女方难以离开。

  4、心理原因

  比如女方成长在一个家暴家庭,遇到自己的婚姻也变成家暴时,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命。实际上,可能存在婚姻关系的亲密模式互动,推动着夫妻关系矛盾的升级。

  比如处在情绪状态下,夫妻双方的沟通成为“火上浇油”,而不是进行情绪管理。

  有些家暴家庭,存在施受虐模式,有着深层的心理动力原因,说清楚可以单独写篇文章。今天,我不从这个角度谈论家暴,想说说家暴中的“拯救动机”。

  存在家暴的男方,通常不是结婚后才出现家暴,在结婚前的恋爱阶段,常常“有迹可循”。

  比如,对待女方人前人后两面派。人前对女方,可能会表现出尊重、照顾、大度等“正面形象”;人后,却可能把自己隐藏的情绪都发泄出来,然后解释为“因为爱”,并承诺下次不会,结果再次重复。

  比如,情绪管理能力差,常常有宣泄式发泄,摔东西——经常出现情绪失控,摔东西的男方,很容易行为升级为肢体暴力。

  比如,辱骂女方及其亲朋好友。语言暴力,提示对女方的尊重已消失,理智被情绪淹没。情绪失控,暴力严重程度便容易升级为肢体暴力。

  比如,争吵时经常出现推女方,做出想动手的手势,或者直接动手,过后道歉,然后一再出现。

  不是说,前面所有的举例,一定代表男方属于婚后会出现家暴。但如果男方在恋爱中,已经多次出现语言和肢体暴力,为何有的女方还愿意相信男方,会在结婚后改变?

  原因之一便是女方的“拯救动机”。

  心理咨询从业者,对家暴家庭中的女方开展工作,常常会发现:女方不离开家暴男方的原因之一,存在想要改变,或者说,认为自己能够改变男方的“拯救动机”。

  认为自己可以将男方从不良的生活状态中拯救出来,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从外人看,可能会觉得这样不可理喻:已经给过很多次机会,竟然还相信男方会改变。可能会认为这样做很愚蠢,甚至认为这就是受虐。

  对于女方来说,意识层面,可能存在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的经济、孩子、亲友压力等。但存在“拯救动机”,想要拯救、改变男方的动机,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属于内心深层的潜意识动机。

  为什么女方会忽视现实带来的伤害,宁愿继续承受反复的暴力对待,抱着不切实际的“拯救”幻想?

  情结深种。

  回顾这类女性的成长经历,常常能发现有着不快乐的童年,有着糟糕的父亲:可能酗酒,可能沉迷赌博,或者其他不良嗜好;在家庭中,可能打人、摔东西。

  也许父亲偶尔会展露出好的一面,让家庭有难得的温馨时刻。正是这样的温馨时刻,让女儿渴望,在心里幻想:如果我能帮助爸爸改变,我们家就能像别的家庭一样幸福。

  渴望家庭温馨幸福的愿望有多强烈,没能成功帮助爸爸改变的遗憾,就有多强烈。

  一念执着,心结始生。

  没能改变爸爸,让家庭幸福的情结,在婚恋关系中容易再次出现,企图满足——亲子的亲密和婚恋的亲密,对于潜意识来说,没有区别。

  带着改变爸爸的“拯救情结”,从女儿长大为女孩时,婚恋关系中的男方暴力,是十分诱人的满足“拯救动机”的机会,促使女方如同飞蛾扑火般,难以离开。

  可是,除了自己,没有谁能拯救谁。

  不论是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当男方反复出现暴力,女方都难以离开时,也许可以审视下自己:是否有未曾察觉的“拯救动机”?

  如果有,是时候让现实照进幻想,让拯救的幻想破灭。

  你既不需要肩负拯救爸爸的责任,也不需要肩负拯救男方的责任。这不是你的责任。

  你可以为自己,前进。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官方唯一授权】@/span>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