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当前位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
共情疲劳
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发布人:王思奇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4/10/8 11:10:50
    共情疲劳(Empathy Fatigue),也被称为“情感耗竭”,是指个体在长期、频繁地对他人情感进行共情后,逐渐感到情感上的疲惫和耗竭。这种现象常见于需要高度情感投入的职业如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他们在长期面对他人的痛苦和困难时,可能会感到心理上的沉重和疲惫,进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经典案例:小李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每天倾听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和痛苦故事。最初,小李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他能够帮助他人克服心理障碍,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情感上的负荷越来越重。每天回家后,他常常感到身心俱疲,难以从工作中解脱出来。他注意到自己开始对来访者的问题变得麻木,甚至在面对朋友和家人的情感需求时也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小李意识到自己可能正经历共情疲劳,这种情感耗竭使他无法继续以往的热情和耐心对待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会有共情疲劳? 
    情感过载:长期接触和处理他人的情感和问题,导致自身情感资源被耗尽。
    持续压力:面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会产生持续的心理压力,无法有效释放和调节。
    自我忽视:过度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共情疲劳的影响 
    情感麻木:个体可会逐渐对他人的情感和痛苦变得麻木,失去共情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共情疲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人际关系受损:情感耗竭可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使其难以正常进行社交互动。
    如何应对共情疲劳? 
    自我照顾:定期进行自我照顾,关注自身的情感需求,确保情感资源得到恢复。
    寻求支持:与同事、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帮助自身放松和减轻情感负担。
    共情疲劳的启示 
    共情疲劳提醒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合理的自我照顾和情感调节,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共情疲劳,保持情感的平衡和健康。让我们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不忘照顾好自己,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充实!
 
上一条 :留白效应
下一条 :情绪ABC理论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官方唯一授权】@/span>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