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我院青年大学生积极培育红匠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语言表达变通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我院于12月11日晚上,在金马礼堂举行了“青春就是要你红·培育红匠精神”为主题的学风建设辩论赛决赛。赛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利远、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丁高伟、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张林强、全体育人导师以及新生参加了活动。本次比赛还邀请了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丁高伟、学生处资助中心高莹洁老师、魏颖老师、机电工程学院傅东博老师、范亚楠老师担任评委。
在“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还是外部机遇”的辩论赛中,双方辩手围绕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辩手坚持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力。他们指出,无论是学术成就、职业发展还是创业成功,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此外,正方辩手还强调,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反方辩手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反方辩手指出,有时候即使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也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辩论赛上,双方辩手围绕“年轻人应该先攒钱还是先享受”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辩手坚持认为,年轻人应该先攒钱。他们指出,早期积累财富可以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应对不时之需,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年轻人才能更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此外,攒钱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表现,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反方辩手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年轻人应该先享受。青春是短暂的,应该抓住时机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反方辩手强调,过度节俭和过度储蓄可能会限制年轻人的生活体验和个人成长,而且,如果只注重攒钱而忽视了生活的品质,那么攒下的钱也可能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辩手们引经据典,既有对历史案例的深刻剖析,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他们用严密的逻辑、精彩的言辞和自信的风采,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更是针锋相对,将比赛推向了高潮。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机电一体化2412班池鹏飞、机电一体化2410班陈传栋、机电一体化2413班沈萧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401班杨创组成的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冠军。
由机电一体化2408班张圣培、机电一体化2406班赵溪桁、机电一体化2407班张浩洋、机电一体化2405班安义婷四人组成的团队荣获“亚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403班张家乐、李亚晓、张雪、徐嘉琦四人组成的团队荣获“季军”。
最佳辩手奖由来自机电一体化2411班王一涵,机电一体化2410班李祥龙,机电一体化2413班彭研斌,机电一体化2413班吴泉壮,新能源汽车技术2404班黄琪彭,工业机器人技术2401班王建博,机电一体化2413班王晗,机电一体化2411班张燚敏获得。
此次辩论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对当代年轻人成长观念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在攒钱与享受、自身能力与外部机遇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将红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去,将是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图文:郭璐、杨利珂、吴家宝
排版:王晓晨、吕中景
初审:张林强
终审:罗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