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剧正入迷,却被打断,之后脑海总会浮现剧情,心心念念想接着看;考试时被难题卡住,考完那题还在心头萦绕。这背后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过实验,让参与者做22件简单工作,一半完成,一半中途打断。结果发现,大家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量,是已完成工作的两倍,人们对未处理完的事印象更深。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有“完成欲” ,开启任务就纳入“认知闭环”,没完成就持续活跃提醒,完成后才关闭。比如建房子,没完工时各种细节常现脑海,竣工后就逐渐被淡忘。
这一效应影响着生活和学习。学习时适当拆分任务,完成部分后主动暂停,大脑会因任务未完成保持关注和期待,激发继续的动力。像读厚书分章节读,读完一章休息下,会更有兴趣读后续内容。工作中,制定阶段性目标也是利用这一效应,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能激励自己向下一个迈进。
但它也会带来困扰,未解决的矛盾、未完成的承诺,会占据心理空间让人焦虑。这时,我们要学会评估事情的优先级。对于重要且紧急的未完成之事,集中精力尽快处理;要是暂时无法解决,不妨将其记录下来,设定处理时间,把它从当下的思绪中放下,避免过度消耗精力。还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放松身心,不让这些未完成事项过度干扰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