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洛克效应,又称反馈效应。是指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就做了一个著名实验,将106名小学四、五年级孩子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能力相当的四组,在四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完成难度相等的学习任务。实验结果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任务,四组的表现也完全不同。
第一组我们简单叫做“受表扬组”,在每次完成任务后,会受到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我们称之为“受训斥组”,与第1组完全相反在完成任务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第三组我们称之为“受忽视组”,和1、2组不同,他们是被忽视的一群人,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
第四组我们称之为“控制组”,在整个过程中,全程与前3组隔离而且事后完全不给予评价。
1、表现最差的一组是第4组,表现最好的一组是第1组。
2、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组(受表扬组)的表现越来越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3、第2组(受批评组)即使没有第1组表现好,但是和第3组(受忽视组)相比,数据要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赫洛克效应,他告诉我们:对于工作结果即时给予评价,能够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优于不给予批评。这个实验后来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中。
例如:教育孩子中的应用
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反馈评价,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优于训斥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少训斥。
③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都要有个“度”。表扬时不能夸大其词, 批评时,谨慎而不能冷嘲热讽。比如:“你这次考得不错一定很努力把,继续加油哦!”“今天妈妈没有催你,你就完成作业了很棒啊!”等。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寻求这样“被看见”的感觉,因为被看见,我们觉得被重视,因为被看见我们能体会到忘不了的情深,因为被看见,你懂我。每一次对别人的看见都是对自己的看见,每一次的看见与被看见都带来对生命的肯定,认可和赞赏。而这种被看见将会是伴随一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