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当前位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
四种不健康的家庭边界,你是哪一种?
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发布人:王思奇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4/6/26 10:20:04
    第一种家庭边界过于疏远和强硬“当我做出本以为会让ta骄傲的成绩时,ta却总是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Ta好像根本不听、或者听不见我说的话。Ta也会问我周末或假期打算怎么安排,但也只是问问,因为不论我回答什么,ta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替我安排好。”在这种行为模式中,父母总是漠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在父母这里无法得到重视,孩子的情绪需求也总是被忽视或否定。比“漠视”模式更严重的,是一种完全不可触碰的家庭。“从小到大,ta从来不和我有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亲近。在印象中,ta从没亲过我或抱过我,我在一旁嚎啕大哭的时候,ta也可以熟视无睹地做自己的事情。”相比于“漠视”,“不可触碰”的父母不仅不在意孩子的感受或想法,ta们对于孩子而言,完全是一种不可亲近的存在。Ta们不会主动表达关心(连问都不问“你饿不饿”或“有什么计划”,也不会提供任何的建议),也不回应孩子表达的需求。
     第二种家庭边界过于紧密和疏松这种家庭边界会产生依赖、争斗,或自我中心类型的家庭。a. 依赖型的家庭这些父母往往在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时都手忙脚乱。有时候,甚至让孩子成为“小大人”(并以此为豪),承担起照顾自己和整个家庭的重任。平日里,ta们就会三不五时地给孩子打电话,向孩子倒苦水。孩子一回家,更是希望孩子能帮忙解决家中遇到的难题或者纷争。b. 争斗型的家庭通常情况下,争斗型的父母并不一定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争强好胜的一面。Ta们只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才会显得强势刻薄。并且对于自己的孩子,父母手中握有道德上的特权(“长幼有序”、“百善孝为先”),因而在比较之中也总要求“取胜”。成长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会纳闷明明是一家人,谁优秀都是好事,为何要陷入无休止的比较中。c. 自我中心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往往倾向于将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属品或自我的延伸。“孩子”是ta们维护自身形象的重要载体,ta们会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以及孩子取得的成绩,因为那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第三种,一方想要单方面侵入另一方的边界这种类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制型家庭。父母会给出很多巨细靡遗的建议,也不认可孩子的判断和选择,让孩子感觉自己只有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可以说,控制是另一种形式的漠视。处在控制型家庭的人常常会有类似这样的心理活动:“不论我做什么,ta都会觉得我的选择或判断是不够好的。Ta希望我一切都按照ta所说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Ta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所以一旦我违背了ta的意愿,ta就会觉得我不孝顺、没有良心。
    第四种,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家庭边界是不稳定的,会发生不规律的变化我们作为孩子永远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何对待自己的时候会在“好”与“坏”之间不停变换,比如上一秒还在关心自己,下一秒就莫名其妙地大呼小叫。而这种喜怒无常并不与我们自己的行为直接相关,这往往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官方唯一授权】@/span>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