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大师认为,在一个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边界清晰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联结——都对家有一种“归属感”;同时每个成员也都各自分离——都具有“独立性”。这样,每个成员才能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父母也才不会把孩子当做配偶或者对手。
而这种“分离”,并非指的是一种对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或者断绝关系,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边界。在实现了这种分离之后,人们才能成为一个“依靠自我力量获得价值判断、情感反应与行为模式的独立个体”,而不再只依赖于父母的帮助去理解和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也正是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是“父母”的,逐渐获得一种“自我感”,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有一个“自己”存在。另一方面,只有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才能让个体更好地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从被父母主宰的孩童,在和父母“分手”的过程中,体会拒绝与妥协、理解与被理解、既不被抛弃也不被吞没、有付出也有索取。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一种清晰的、可以联结又相互独立的个人边界。 不过,这个分离的过程并不容易。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可能将个体分离的举动看做是一种对家庭的“背叛”,而进行指责和百般阻挠。另外,个体也可能因为害怕“失去”家人的支持,或恐惧独自承担责任和后果而对分离显得犹豫胆怯。
如何做到逐步与原生家庭“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