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你或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自己费尽心思抢到的演唱会门票,哪怕有事无法前往,转让时索要的价格,也会远超当初购票的花费;准备卖掉的旧手机,总觉得它性能依旧出色,价格自然不能低。这背后,便是禀赋效应在发挥作用。
禀赋效应由理查德·泰勒教授提出,指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估,会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为验证这一效应,泰勒教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得到一个咖啡杯,第二组学生什么都没有,第三组学生可以选择要咖啡杯还是等价的钱。结果显示,拥有咖啡杯的学生,对杯子价值的评估,远远高于没得到杯子的学生;而第三组学生,多数也选择了咖啡杯。
禀赋效应在商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商家推出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效应。消费者拿到商品并使用几天后,由于禀赋效应,会对商品产生感情,即便商品存在一些小瑕疵,也不愿退换。此外,房产销售让客户提前体验入住,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客户在房子里构想了未来的生活场景,就更有可能购买。
然而,禀赋效应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决策失误。比如,投资者因对持有的股票产生感情,即便股票已明显下跌,依然不愿抛售,结果错失止损机会。
要克服禀赋效应,我们需学会从客观角度看待事物。在做决策时,不妨设想自己并未拥有该物品,再重新评估其价值,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