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情绪内耗”偷走你的精力:3个实用停止技巧
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发布人:王思奇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5/10/24 8:32:0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没做什么体力活,却总觉得身心疲惫?开会时没敢发言,事后反复回想“刚才是不是该说点什么”;发一条朋友圈,会频繁点开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这些看似微小的心理活动,其实都是“情绪内耗”在悄悄消耗你的精力。
情绪内耗,指的是个体在心理层面进行无意义的自我对抗,比如过度纠结、反复自责、担忧未发生的事等,它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成果,却会持续消耗心理资源,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想要减少内耗,其实不用追求“完全消除焦虑”,3个简单技巧就能帮你快速止损:
1. “10分钟”行动法则:当陷入“要不要做”的纠结时,立刻告诉自己“只做10分钟”。比如不想写报告,就先打开文档写两句话,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2. 用“具体”代替“灾难化想象”:担心“这件事会搞砸”时,试着问自己:“如果搞砸,具体会发生什么?我能怎么应对?”把模糊的恐惧转化为具体问题,会发现多数担忧根本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也有解决办法。
3. 每天留5分钟“内耗复盘”:睡前花5分钟记录当天的内耗事件,比如“纠结穿什么衣服浪费了20分钟”,写下后告诉自己“这件事已经过去,明天不会再为它浪费时间”,相当于给心理做一次“清理”。
停止内耗的核心,不是强迫自己“不许想”,而是学会把注意力从“反复纠结”拉回到“解决问题”上。试着从今天的10分钟行动开始,你会发现精力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之前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