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是敌人,而是“心理信使”
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发布人:王思奇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5/10/24 8:36:59
很多人习惯压抑负面情绪,认为愤怒、焦虑、悲伤是“不好的”,强行将它们压在心底,却不知这会让情绪变成“隐形炸弹”,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失眠、注意力下降,甚至躯体疼痛。其实,任何情绪都不是敌人,而是来自内心的“信使”,每一种情绪背后,都藏着我们未被看见的需求。
焦虑可能是在提醒我们“当前的任务需要提前准备”,比如考试前的焦虑,是大脑在督促我们集中精力复习;愤怒或许是因为“边界被侵犯”,比如被随意打断说话时的愤怒,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话语权;悲伤则往往源于“失去”,比如和朋友闹矛盾后的难过,是在提示我们这段关系对自己很重要。
对待情绪的正确方式,不是“对抗”而是“倾听”。当负面情绪出现时,试着停下忙碌的脚步,花3分钟和自己对话:“我现在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在告诉自己需要什么?”比如感到焦虑时,问问自己“我在担心什么?需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安心?”——当我们读懂情绪的信号,并用行动回应内心需求时,情绪自然会慢慢平复。
记住,允许自己有情绪,就像允许天气有晴有雨,这不是脆弱,而是对自己最温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