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当前位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
为什么“未完成的事”总让人念念不忘?
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发布人:王思奇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5/10/13 14:48:2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没看完的电影会反复想起剧情走向,没回复完的消息总在脑海里“提醒”,甚至多年前没递出去的告白信,至今仍会偶尔浮现在记忆里?这种对“未完成事件”的执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由苏联心理学家布尔玛·蔡格尼克于1927年提出。
     蔡格尼克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她让参与者同时完成20项简单任务,比如拼拼图、解数学题、写短句子等。实验过程中,她会随机让参与者中断其中10项任务(比如突然告知“暂时停止”),而让另外10项任务顺利完成。结束后,她让参与者回忆自己做过的任务,结果发现——人们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准确率,比“已完成任务”高出约两倍。
     如果任务突然中断,这种“待完成状态”就会一直停留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张力”——就像心里悬着一件事,总让人想“补完它”,这种张力会不断强化对该事件的记。
     但要注意,若“未完成事件”过多(比如堆积的工作、未解决的矛盾),持续的认知张力可能会引发焦虑。这时可以试着列一张“待办清单”,把未完成的事清晰写下来——当大脑看到“任务已被记录、有明确处理方向”时,潜意识的焦虑感会大幅降低,也能让我们更理性地规划行动。
     从本质上来说,蔡格尼克效应是大脑给我们的“信号”: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目标,也让我们懂得——适当利用“未完成感”,能成为推动我们行动的动力;而学会与“无法补完的遗憾”和解,更是与自己相处的重要课题。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官方唯一授权】@/span> 就业办电话:15324947690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